新闻动态
“煤改气”项目的深度解析
发布日间:2018-12-03 浏览次数:
河北省是“煤改气”的主战场之一,据河北省住建厅2017年年底披露的数据,2017年河北省共完成农村气代煤、电代煤253.7万户,其中气代煤231.8万户,而当年河北原计划气代煤、电代煤共完成180万户。
“居民用气可以全额保障。”10月24日,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,今年全国已落实可供资源量2635亿立方米,供暖季已落实资源量1200亿立方米,各省区市全面完成全年供气合同以及供暖季供气合同签订,资源全部分解至各地。

全国民生用气占天然气总用量的约四成。供暖季将坚持“民用优先”,并把燃气公交车、出租车纳入民生用气保障范围优先落实和保障气源。
虽然今年天然气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,但经过一年的政策调整和各方面准备,今冬出现供需紧张的概率较小,不过仍面临一些新问题。
在“以气定改”的方针落定后,找到天然气并确保气源稳定成为推动“煤改气”的落脚点。
去年是《大气污染防治计划》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,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创下2373亿立方米的新高,同比增幅飙升至15.3%。
此前连续三年,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幅保持在个位数。2015年,3.7%的增幅创下十年最低。
面对天然气需求的大幅升高,舆论将2017年天然气供需失衡的矛头指向“煤改气”。但“煤改气”在其间究竟贡献了多大权重,业界仍有争议。
山东文远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去年供暖季京津冀地区因“煤改气”造成的天然气日均需求增量,约为4200万立方米。去年12月,全国日均需求增加量为1.3亿立方米,由此推断,“煤改气”部分仅占增量的约1/3,不足以成为天然气短缺的关键因素。
“煤改气”是去冬今春天然气供需紧张的主要原因。2017年,中国散煤替代量6500万吨,需要天然气增量近200亿立方米,全年天然气消费增量为345亿立方米,“煤改气”占比为58%。
不可否认的是,“煤改气”工程的推进,引发了全国从上至下对天然气产业的关注。
此外,今年9月,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,我国天然气干线管道里程仅相当于美国的1/7,却承担了相当于美国1/3的天然气消费规模,在用气高峰期管网相对脆弱。
今年2月,国家发改委提出,全力以赴做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;7月,国务院发布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,指出要控制煤改气速度,坚持“以气定改“,9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提出,按照宜电则电、宜气则气、宜煤则煤、宜油则油的原则,充分利用各种清洁能源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。
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8-2019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对“煤改气”工程也做出明确调整:坚持以供定需、以气定改,各地根据年度和采暖季新增气量合理确定“煤改气”户数;对于以气代煤、以电代煤等替代方式,在气源电源未落实情况下,原有取暖设施不予拆除。

这一补贴政策在今年有所调整。按照《河北省2018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方案》的规定,今年河北省给予采暖用气每立方米0.8元的气价补贴,每户最高补贴气量仍为1200立方米,最高补贴960元,仍由省、市、县各承担三分之一。
国务院在《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指出天然气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。例如,国内产量增速低于消费增速,进口多元化有待加强,消费结构不尽合理,基础设施存在短板。且储气能力严重不足,互联互通程度不够,市场化价格机制未充分形成,应急保障机制不完善,设施建设运营存在安全风险等。
4月,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》要求,到2020年,供气企业的储气能力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的10%,燃气企业不能低于年用气量的5%,地方政府储气能力不低于日均三天的需求量。
明确将建立多层次储气调峰体系,其中以地下储气库和沿海的LNG接收站储气为主,以储罐应急为辅,以气田调峰、可中断供应、可替代能源等作为补充,以管网互联互通为支撑。
今年供暖季,中石油可以提供的可靠资源量为841亿立方米,同比增加了33亿立方米,增量全部供应实行“煤改气”的2+26城市和汾渭平原,其他省市按照去年实际用量配置。
今冬明春,中海油计划供应天然气246亿立方米,同比增加20%,其中计划向北方七省市供应天然气61亿立方米,同比增加63.5%;中石化计划供应天然气181.7亿立方米,同比增加17.7%,其中计划向津京冀周边及汾渭平原等北方七省市供应同比增29.1%。
三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气供应增量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:提高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,加大管道天然气和LNG的进口。
山东文远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作为煤改气的管道的主力军,生产国标PE燃气管,PE燃气管厂家。

“仅靠‘煤改气’不可持续。”山东文远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,从长远看,仅依靠“煤改气”和“煤改电”并不能完全解决清洁取暖问题。
今年前九个月,已累计供应天然气290亿立方米,其中LNG累计进口约89亿立方米,同比增加六成。
在管道互联互通方面,三大油企将通过广东区域内LNG接收站与西气东输二线联通、广西LNG接收站与中缅管道联通,实施中卫—贵阳输气通道联络增输工程、陕京四线增输工程,确保今年冬季采暖前形成“南气北上”3000万立方米/日的能力,陕京四线8000万立方米/日的输气能力。
同时,通过实施大连LNG、双6储气库外输通道增输联络工程,形成东北天然气输往华北700万立方米/日的能力。中海油天津LNG则形成向华北增输1400万立方米/日的能力。
按照政策,在特殊情况下,各省市还将实行“压非保民”,即压减非居民用气,保证居民用气。发改委要求,供气企业与调峰用户需签订可中断供用气合同,合同中明确中断供气的持续时间和具体气量,便于调峰用户根据合同,合理安排检修、停产时间。

各方冬季保供的效果已初现。与去年9月后价格飙涨不同,今年10月以来,全国LNG价格不涨反跌。全国LNG价格从今年10月11日的5527元/吨,降至10月底的4629元/吨,降幅达16.25%。
“从目前情况看,今冬LNG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。这也反应出今年天然气供应准备的比较充分。
《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要求,各油气企业要全面增加国内勘探开发资金和工作量投入,力争2020年底前,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2000亿立方米以上。